◎冯 妍 本报记者 王 春
未来产业是指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也是上海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塑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上海近年来已针对未来产业开展多项行动,相继发布多个领域的未来产业培育方案,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并启动建设类脑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未来产业集聚区。为进一步系统性、前瞻性、全局性地培育未来产业,上海市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在解读《若干措施》时说,上海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若干措施》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优化核心要素保障、构建动态培育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具体来看,聚焦重点发展领域,《若干措施》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
为激发未来产业企业创新活力,《若干措施》针对企业从创办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精准支持。一是支持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科技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储备,带动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创新;二是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对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给予资助。
打造产业集群高地,核心是靠空间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市、区合力打造产业要素高度集聚、产业互动高效紧密、创新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先进、治理体系完备的重点领域未来产业集聚区。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主体,按照规定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若干措施》还突出“战略敏捷”和“全链支撑”两个工作导向。上海将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本市资源禀赋,统筹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工作;密切跟踪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动态敏捷调整重点布局;同时还将构建“策源引领、产品导向、无缝衔接”的未来产业全链条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王婉莹)
上一篇:铝电解烟气余热高效回收
下一篇:捕获高空风能,“会飞的电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