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荟客厅”活动现场。人民网 李昱辰摄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重任在肩,而融资问题与企业成长休戚与共。
江苏是企业大省、创新强省,全省通过国家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9万家,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0.84%,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1207家。与此同时,信贷覆盖面不足、供给适配性待提升、创新生态配套不完善等情况依然存在。
“谁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之渴?”近日,人民网江苏频道“人民荟客厅”圆桌会聚焦热点,邀请来自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代表进行了研讨交流。
精准“画像”:让金融机构“看得懂”硬科技
科技与金融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鼓励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眼下已是政策导向。而让金融机构“看得懂”科技型企业的硬核所在,重要的就是精准“画像”。
“‘苏创积分贷’是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在全省推广的一款政银产品,旨在推动银行敢贷、愿贷。”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李军介绍,该产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产业集群的科技型企业特点,构建创新发展积分评价体系,量化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李军表示,“苏创积分贷”引导银行从单一看历史财务数据转向多元看企业未来潜力,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苏创积分贷’余额为381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同理,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研发了“苏创积分担”评价模型,弱化财务指标,强化含“科”量,以“看技术”“看未来”量化授信准入标准。
“科技担保的加持,让银行愿意用较低的贷款利率将非标融资转为普惠类、标准类贷款,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副总裁姜斌透露,2024年集团新增普惠业务规模超1500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达460多亿元,占比31%,解决了一大批初创期科技企业“贷不到、贷不足”的困境。
“5年前,江苏中行普惠贷款总额700多亿元,如今达3500亿元,其中普惠型科技贷款近千亿元。”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岑朝武说,这一变化同样源于银行思维和风控逻辑的变化。为了实现精准画像,该行加强自身数据库建设,在国内首创上线“1650”产业链数字拓客“全景视图”,实现重点产业链客户数据入库,全面提升对企业的精准画像能力,提前锁定“含科量”高的潜在客户。
研微(江苏)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融资案例正得益于此。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初创时没有亮眼的财务数据、没有充足抵押物,但是其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被中行看好。“成立3个多月,中行就给了我们1000万元的‘孵鹰贷’,让企业研发有了基本保障,而后又为我们定制了5000万元的‘成长贷’。”公司董事马仁虎表示,目前企业已实现量产,今年销售额预计达3亿元。
精准滴灌:全周期服务适配不同需求
轻体量赋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独特的创新优势,但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也使其在融资市场常常处于劣势。
成立于2017年的驯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款CAR-T药物研发上市需投入数十亿元,临床试验失败率高,且企业长期处于未盈利状态,这与银行‘重历史盈利、重抵押担保’的传统逻辑形成冲突。”该公司财务经理王淑丽道出行业痛点。
精准对接需求后,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为其构建了“信贷+投行+股权投资”的全周期服务模式:研发阶段通过“生物医药信用贷”,为企业核定2亿元综合授信;在企业进行红筹架构拆除,为推进商业化发起并购时,提供资本项下结售汇服务并审批5.4亿元并购贷款;企业拟实施债转股时,联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牌照,引入8000万元股权资金,有效降低了企业负债率。
企业成长有周期,金融服务需适配。为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已成为金融业界的集体共识。
中行江苏省分行针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推出“苏科贷”等11款银政分担产品及“苗圃贷”等20多款银担产品,其中与江苏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首发推出的“苗圃贷”,以“支早支小”“见贷即保”“科创认定宽泛”为特点,为近700家初创企业授信超40亿元。
步入成长期,企业的需求更趋细分多元。江苏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施骋介绍,该行创新推出“卡脖子专项贷”“智改数转贷”“设备更新贷”“低碳贷”等特色产品,精准匹配企业各类发展需求。工行江苏省分行更是搭建“省行科技金融中心+分中心+科技支行+科创网点”的专营布局,打造“工银苏新+”品牌,提供全场景金融服务。
此外,随着科技型企业数据的价值愈加凸显,数据资产也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量空间。光大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廖上胜表示,数据资产金融化是数实融合的必然趋势,也是银行服务科创企业、践行金融使命的重要抓手,该行正在尝试破题。
精准协同:多方合力织密金融生态网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赋能非单一主体可为,而需要政府、银行、担保、创投及社会资本等多方协同、同向发力,共同织密金融生态网。
当前国内风投市场中,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是市场主体。2024年5月,江苏省设立总规模达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耐心资本”支持了大量有潜力的中小企业,但协同不足的问题仍待解决。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面临技术孤岛与场景碎片化难题,传统产业政策难以实现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的高效对接,导致在前沿领域难以形成颠覆性创新合力。”南京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宇伟教授以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例,建议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构建“市场链主+科技链主”的“双链主”协同模式。
“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更像‘通关游戏’,是一个持续升级、不断迭代的过程,不是看谁赢一局,而是看谁能一路进化、打通所有关卡。”王宇伟教授说,从现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中辟出专项资金,支持“市场链主”形成产业资本(CVC),不仅出资金,还出场景、出生态,构建“技术—订单—数据”发展生态,形成“以场景牵引技术、以订单带动创新”的发展格局。
作为江苏省属国有创投机构,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截至10月末累计组建183只不同定位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基金规模3052亿元,投资支持了1625家创新创业企业。该集团副总经理崔兆飞提出,“耐心资本”要陪伴创新主体穿越周期,需进一步健全与科创规律相匹配的考核激励政策体系,实施差异化、长周期考核,提高风险容忍度,激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总经理万舜则呼吁出台有效措施,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与国有资本协同发力。万舜用四句话概括理想的融资生态:“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方资本为优质项目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棒接着一棒跑”——更多机构参与全生命周期接力支持;“你方唱罢我登场”——完善退出机制保障资本流动性;“市场选择促迭代”——让优质管理人脱颖而出,引导资本流向优质企业。
李军表示,未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将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估授信模型,创新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服务模式。
下一篇:没有了